| 一、課程名稱:智慧裝置實務 二、課程類型(請勾選): 第一類:□補救教學(課後輔導)  第二類:□微課程
  ■多師共時跨域整合教學課程 □創意構想實體化課程 □深碗課程 三、分項計畫執行編號:F-3-1-2 四、依據:109-111年度高等教育深耕計畫-附冊: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萌芽型-文蛤智慧養殖與科學管理永續發展計畫,執行項目為文蛤科學化養殖技術課程學習教材。 五、目的:藉由推動多元實務專業能力屬性教師之共時跨領域整合教學,教導學生物聯網大數據技術於文蛤智慧養殖的實務應用上,開拓跨產業知識與實務應用能力,並培育現代化文蛤智慧養殖應用創生人才。 六、時間:111年10月14日(五)至11月11日(五)上午09:10~12:00。 七、修讀學生數:本校學生,預計20人。 八、授課班級與課程負責教師:四技(日)資網二甲,張瑞淇。 九、校內師資/外聘師資(含業界專家)基本資料: 
 十、執行內容(此部分請第二類課程填寫) (一)  
  授課方式:原理構造解說、實例介紹及示範、心得討論。 (二)  
  評量方式:認知(學習報告20%)、技能(程式實務能力50%)、情意(參與討論30%)。 (三)  
  課程設計及教學創新理念:結合原理構造解說、實例介紹、心得討論方式,融合生活實踐、自我體驗、個別發展、學習統整及具體實踐之創新教學理念。 
 
 十一、教學實施規劃: 
 十二、預期成效:     (一)本課程過曾經實施創新教學,其教學方式是透過大量的物聯網與大數據的實作範例與練習,提升學生的技能的深度。     (二)本年度的多師共時跨域整合教學,除了保持既有創新教學的授課方式外,也引進其他領域教師的授課,增加學生技能的廣度。使學生獲得文蛤科學化管理與行銷技術,並認知與文蛤傳統養殖與行銷之差異。預期成效如下:     1.培育學生具備文蛤智慧養殖與物聯網大數據之跨域整合應用能力。     2.培養學生未來從事物跨領域整合工作之團隊的融入與敬業態度。     3.累計上課人次達50人以上,整體教學活動滿意度預計達 80 % 以上。 十三、活動聯絡人:工程學院 陳奕臻 (04-24961100 轉 1008) | ||||||||||||||||||||||||||||||||||||||||||||||||||||
備註:對應高等教育深耕計畫主冊執行指標D-1-2(多師共時跨域整合教學課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