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課程名稱:微型創業管理實踐 二、 課程類型(請勾選): 第一類:□補救教學(課後輔導) 第二類:□微課程 □多師共時跨域整合教學課程
□創意構想實體化課程 ¢深碗課程 三、 指標編號:B3-24 四、 依據:114年度高等教育深耕計畫,策略編號B-3-3:問題解決創新教學,三創團隊學習運作,強化學生創新力辦理,指標項目為開設深碗實踐課程,培育學生進入場域專業應用學習及問題解決能力。 五、 量化指標:當學年開設深碗實踐課程班級數。 六、 目的:本課程目的是在使學生藉由教師的帶領下進入在地實際場域,探索的中小微型各行業實際創業經營的心路歷程,認識創業主善用創新創意知識轉換為商機經營的成功實戰經歷分享。本次實踐課程中,將規劃與同學們拜會校系友創業的企業,由學長姊來帶領認識各種生活智能應用創新服務的價值,學習能從觀察商機探索發想面、到能體驗智能商務經營應用面、最後能動手創意作品至實際商展攤銷售到經營財務分析以培育微型創新商業實務之經營精神。最後:進行回饋反思討論創新創業提案實踐應用計畫成成效發表。 七、 時間:114年9月17日(三)至11月19日(三)下午15:00-19:00。 八、 修讀學生數:本校學生,預計 30 人。 九、 授課班級與課程負責教師:四技(日)管院三1、2班,林玉華老師。 十、 校內師資/外聘師資(含業界專家)基本資料:
十一、
執行內容(此部分請第二類課程填寫) (一) 授課方式: 本計畫課程建構在「微型創業管理」3學分課程之外時段,另延伸2學分的實作課程,以探索青創人士專業知識為主體,進行創新商機發想與創業計畫書撰寫與實踐。發想與實作預計涉及在地特色「金屬產品製造產業」、「餐飲觀光休閒產業」、「樂齡事業服務產業」等場域實作主題課程,並邀請各產業業師協同諮詢指導,並輔以參訪企業場域,了解創新事業體的經營成果,以作為開展個體微型創業的標竿學習對象。 同學了解各產業場域發展趨勢與智能生活商務應用方向從而理解消費者需求,探索生活商機建構計畫方案,實踐商展反應與事後檢討回饋反思;課程以講授、個案解析、資訊APP應用、多媒體操作、企業體驗參訪、等方式進行,並從實踐個案專題討論式的小組合作、融入場域問題解決導向的學習。
(二)
評量方式: 1.
平時個人定期考核(30%):課程的出席率、企業參訪、實地場勘、業師教學時的參與與投入程度。 2.
期中報告(30%):10/8的企業參訪,行前將有[生活商機探索]之學習單,個人應彙總整理成報告作業,作為期中成績提報依據。 3.
期末同儕互評(10%):每個實踐課程學生將被分成小組,進行分組提案,每組成員數量為1至5人,以訓練並促進學生之間的密切合作和互動。(單人仍可成組,藉由單人獨立規劃,亦能從中體會共學的必要性),各組選任組長1名,以負責組內協調、任務分配的工作。平時定時追蹤組長對組員的工作分配與進度等執行狀況;期末藉由自評與同儕互評,進行反思與檢討,彼此了解組內成員的投入貢獻程度。 4.
期末成果報告與展示(30%):學生需提交最終募資提案計畫,計畫中應根據募資平台的提案格式,一一呈現。最後,在附錄裡描述包括整個組員的投入參與過程包括與指導老師、協同業師諮詢的項目,解決問題的方法……,進行成果展示。
(三)、課程設計及教學創新理念: 本課程考量學生未來發展,教學內容著重在創意啟發及實務操作,課程藉由團隊小組探索討論,內容包含:創業時所需要的技巧和知識、創意轉創業發展機會、創業資源的尋找與評估、創業行銷的特色與途徑,學習新產品的行銷技巧、加強對於創立、投資、募資、營運模式和決策的瞭解與各階段的資源需求,培養微型創業專業營運計畫研擬之應用技能。在創業營運計畫實踐中,主要目的是透過科學與科技的創新尋找市場商機,也就是營運模式與計畫的啟動,測試回饋反思檢討。 十二、
教學實施規劃:
課程大綱 (一)
微型企業創業的基本理論:創業整體評估、選擇商業模式、營運計畫、創業團隊、工商登記與稅務、政府資源的運用、商圈立地評估、網路行銷、品牌經營、資訊智能應用商機等。 (二)
微型創業者分別對大學生創業、農民工創業、下崗再就業者創業和退伍軍人及殘疾人等,進行創業的實務個案教學,配合每章節主題搭配個案,讓學生可以了解創業實際面臨的問題,及創業者解決的方式。 (三)
斜槓微創商機:體認職場所需的人才職務與工作技能,隨著科技演進而不斷更新延伸至數位科技的應用商機結合,成功案例探討。實際演練自媒體的應用,同時在政府資源新增貸款申請範例與虛擬案例說明,提供給學生參考與實際運用。 (四)
邀請學長姐創業前中後的甘苦談親身案例說明,並實際企業參訪、會展及商圈考察、青創訪談方式,體驗智慧商務應用創新服務展開於各行各業當中的形式,以跨領域的方式,探索各種智慧應用創新服務的價值。 (五)
以分組模擬微創團隊活動提案並實際執行至商圈會展場域微創實踐虛實整合新零售,並於學末進行回饋反思微型創業競賽活動。
十三、
預期成效:(第二類課程,請多詳述並比較既有課程與此教學創新課程差異,以質量化成果說明) 『深碗課程』與『創意構想實體化課程』執行者必填,請擇一勾選。 □ 期末課程成果展
■課程實作作品 □課程專題報告 質化: (一) 使實踐課程參與學生在理論課程之外,得以深入體驗,獲得服務創新創業企劃、活動與行銷企劃實作機會。(質化) (二) 使實踐課程參與學生獲得參訪服務新創企業之機會,了解企業主所需職能內涵、了解AI智能商機融入微型創管理專業知識管理,在服務創新產業的發展性。(質化) (三) 增進學生從創意發想到新創事業的專業、問題意識與分析…形成行動能力,提升團隊合作力。(質化) (四) 深入企業、會展、商圈、社區等組織,促進學校-企業-社區的深度鏈結、協力合作,提升學生學習效果。(質化) (五)
成立創客團隊,2~4組;推動辦理智能商務創客企劃活動課程中至少攜手6家廠商置入服務新創議題;探索校系友創業甘苦專訪微影片2-4則;成功上架行銷網站商品4-8樣;參與智能創新創業企劃活動(競賽)至少2件;辦理企業參訪、商圈會商場探索,至少2場。 (六)整體活動滿意度預計達 85
% 以上。(量化) 十四、
預期亮點特色:(創意構想實體化課程及深碗課程必填,將成為訪視與成果展呈現使用。例如:專 題、實體作品幾件、影片幾支、問卷結果、前後測…等) (一)成立創客團隊,1~2組; (二)參與新創事業接案營運實習,至少1件; (三)學生完成創業募資計畫提案,至少2件。 (四)學生提出流程改造企劃案,至少2件; (五)推動辦理智能創課創客企劃活動,至少攜手2家廠商置入服務新創議題 (六)擇優1~2組參加校內外創新創業競賽平台 (七)辦理企業參訪,至少1場。 參考競賽平台:
iLink人文社會與產業實務創新鏈結計畫-InnoConnect+ 全國服務創新跨界共創大賽
十五、
經費來源及預算: 十六、
活動聯絡人:管理學院 林玉華 (04-24961100 轉 2100) |
備註:※送計畫書時,請附上授課教師之教學課表。